天桥区政协委员李佳雯 | ||||||||
|
||||||||
李佳雯,天桥区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民盟天桥区基层委员,市青联委员。她曾担任济南市制锦市街小学副校长,现在刘庙小学主持工作。刘庙小学是一所驻地黄河大坝下的乡村学校,每天天蒙蒙亮,她便从南到北横跨高架40多公里的路程,从市区到黄河北的刘庙村。清晨7:30,准时以温暖的笑容迎接每一名孩子入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22年以来,李佳雯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校领导,工作地点也由市区转到了农村,虽然教育的环境在变,但是她对教育的初心从不曾改变。 守望教育 不负年华 自从踏上三尺讲台,她便辛勤耕耘不负韶华,为教育事业奉献着青春。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李佳雯才干凸显。2021年8月,李佳雯从市区学校调离到了黄河北岸的刘庙小学,带着10余年的城区学校管理工作经验,带着对新工作岗位的憧憬与使命,她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 初到学校,李佳雯就被校园美丽的景色和学生纯真的笑容所感染,仅用一周时间,她就记住了全校288名学生的名字。在工作之初,她便深入到老师、学生、家长之中,了解校情、学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她发现刘庙小学的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黄河娃,但对黄河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一河之隔,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孩子们的视野。孩子们善良、质朴但却胆怯、自卑。“看着这些孩子,就想将我会的全部都教给她们。”李佳雯的目光满是慈爱。 2021年10月22日,在收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后,李佳雯备受鼓舞,结合前期思考,经过多次商讨、反复调研,学校确定以保护母亲河为己任,继续传承发扬好生态环保课程理念,深入研究生态德育课程体系,将黄河地域文化和现代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学校课程。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李佳雯带领骨干教师团队研究“黄河文化”系列课程和主题教育活动。在传统德育课程基础上,学校开发了“黄河文化润童心”德育、劳动、文化、家校等黄河文化主题课程。“德育”课程体系全覆盖,李佳雯坚持党团队衔接,以党建带队建,结合“十美黄河娃”育人评价体系,在品德修养、学业水平、身心健康、个性特长、劳动教育等五个方面确定评出十个类别的“黄河娃”。黄河文化课程中纳入“黄河童谣、黄河诗词、黄河故事、黄河地理、黄河历史”,与“沙艺、纸浆画、藤编、中国鼓”相结合,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传承黄河文化。在她的多方奔走下,天桥区非遗项目——沙艺落户刘庙小学;山东省方志馆签订了与学校合作的项目书,为学校专题打造黄河主题校园文化。 为使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学国学的良好氛围。她又带领语文教研组开展了黄河文化诵读活动。结合实际学情,合理安排诵读时间,让文化在孩子的心中扎根。实践“七每”,实现“三全”:每天清晨诵读25分钟;每节课前诵读3分钟;每晚家庭亲子诵读10分钟;每周一个班进行校园诵读展示;每周评选班级诵读小达人;每月进行“乐学黄河娃”颁奖;每学期举办一场黄河文化主题诵读展示活动,达到学生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体展示。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十四五天桥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乡村小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探析》顺利开题。不仅如此,她还和综合组的教师商讨,认为通过艺术—美育—文化教育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在她的不断努力下,学校着力于打造“黄河文化润童心”校园人文景观区,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认同家乡文化的人文情感。 从一线教师到副校长,李佳雯始终如一、任劳任怨,以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谱写着一名平凡教师的高尚情怀。她先后获得省级课题先进个人,市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区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区名管理工作者、区三八红旗手、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守望教育,不负年华,22年的教育路,让她努力为之奔赴! 民盟精神 努力践行 除了副校长这个身份外,李佳雯还是民盟天桥区基层委员会的一员。自2015年5月加入民盟以来,她积极参加组织生活,热心会务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组织决议、决定,并时刻牢记民盟前辈学有专长,甘于奉献的精神。 不同身份,同一信念。她积极参与基层调研,把每一次聆听到的群众呼声记在心间,把每一次走访调查的结果形成实招,并形成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有关建议》《关于学校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等一件件有情况、有分析、有具体建议的社情民意信息,这都是李佳雯履职尽责的见证。 谈起民盟履职活动对本职工作产生的影响,李佳雯认为二者相辅相成。“通过参与区民盟组织的各项活动,我结识了许多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人士,在向他们探讨、请教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这些经历为我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李佳雯谈道,参加民盟活动受益匪浅,不仅多了一个了解天桥的渠道,还能在履职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提升自己的履职成效。 委员使命 勇于担当 2012年,李佳雯被推荐为天桥区第八届政协委员。今年已经连任三届,10年委员路,让她更加认识到政协委员认真履职的重要使命。身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她时刻不忘及时学习,与时俱进。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学习中央和省、市、区委出台的重大决策、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并不断加大对《政协章程》及政协有关政策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委员责任意识,提高自身参政议政的能力。 提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履职尽责的重要方式。连任三届区政协委员,李佳雯深谙好提案的要义。 “没有调研,就不能提出好提案。”她说,要认真做好提案撰写前的调研工作,从比较熟悉、有专长的领域着手选好课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声音,掌握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归纳、梳理,准确反映问题。作为教育界别的委员,教育问题是她关注的焦点。自2012年以来,她积极围绕 “新建校门口红绿灯安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老旧小区的停车”等问题建言献策,撰写提案。 “看着一件件提案转化为一项项具体的政策措施、一个个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我参政议政的成就感更强了,积极性更高了。”委员的建议落地有声,没有比这更令人欣慰了。视察调研、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除此之外,她还积极参与区政协组织的“商量”“天桥一日看教育”等活动,并在各项座谈、活动中踊跃发言,使自己在政协工作中不断进步。也正是因为她的用心,李佳雯被评为了天桥区优秀政协委员。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政协委员的身份,代表着一种政治荣誉,承载着党委和政府的信任以及人民的嘱托,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期待”。李佳雯表示,她将不负新时代,更加积极建言献策,为天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